close
2011年,盜墓集團的行動驚擾了地方農民,地方政府迅速上報請派考古人員趕赴現場,一探勘,不得了,底下的墓室規模巨大,絕非等閒之輩,立刻呈請中央是一大型墓,展開搶救挖掘,經歷多年發掘,一鏟一鏟的細部清理,沒有詩意,只有艱苦的勞作,需要耐心和毅力,這就是考古。
現今大致完成海昏侯主墓的清理工作,出土文物分為銅器、漆木器、玉器、簡牘和金器,在介紹各類出土文物之前,先簡介一下海昏侯墓的大致狀況。
首先,要了解到漢代的喪葬觀念「事死如事生」,因此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與隨葬器物應如同活著一樣,海昏侯劉賀特別之處是他曾有皇帝身份,照理講陵墓的規格要是「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是一整套的陵墓形式,包括玉衣、梓宮、便房、外藏槨等都有一套標準,黃腸指去皮後的柏木木心,題湊是柏木的擺放與架構是端頭向入緊密湊實,以四面厚木牆包覆梓宮,形成棺中有棺。
由於劉賀身份特殊,在他將死之際上奏,冀望能淮用黃腸題湊,然而宣帝始終沒有准許,對這位前廢帝,宣帝嚴格控管,沒有皇帝賜令,劉賀只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想法,才會在槨室旁留下一圈的過道,過道中塞些儀仗兵器應付。
墓室的擺放方法就是「事死如事生」的實例,也讓劉賀墓逃過一劫,漢以右為尊,因此主棺置於右側,可以看到平面圖中間有一個大盜洞,盜墓集團沒注意到此點,誤以為棺槨置於正中央,才會直直的打下去,打下去沒看到東西暫且放過,先去盜掘一旁的劉賀夫人墓,才有機會讓考古學家搶救,至於一旁的夫人墓則被盜掘一空。
壹、簡牘類
簡牘原放置於四個漆笥中,漆笥大部份已腐朽,餘下一些織物和竹編殘片,最小的存簡200餘枚,最大的存簡4000餘枚,其餘1000餘枚至於另一漆笥,由於保存狀況很糟,給後續清理造成很大的困擾。
現在大致分辨為以下幾類:
一、經
1.詩經
現存1200餘簡,一簡可書寫約20~25字,大多殘斷。
簡文言〝凡千七十六章〞約現今傳世的1142章有不小差距,簡本部份用字與今本《毛詩》不同,劉賀師學王式,王式所學是魯詩,這是目前傳世最多的漢代詩經內容,可為研究詩經的漢代官學與毛詩之異同提供原始材料。
2.禮記
現存約300枚。
與《論語》混雜,有部份尚需確認是《論語》或《禮記》內容,《禮記》是經劉向匯整的儒家文編,再經過戴德簡化為「大戴禮記」,其姪戴聖再簡化為「小戴禮記」,在漢宣帝時期尚屬於單篇別行的狀態,僅稱《記》,跟現今傳世的「小戴禮記」篇章不大相同,可供文本互校。
3.春秋
現存200餘枚,皆殘斷。
目前釋讀出40餘枚,多是僖公經傳,可供現本互校。
4.論語
現在500餘枚,每簡容24字。
是現今出土最多篇章的齊論(現今出土的漢代論語簡牘尚有定州漢墓,唯其《論語》不知源流為何),劉賀師學王吉,王吉是齊論大家,不同於傳世的《論語》,多了〈問王〉、〈知道〉兩篇。
〈問王〉尚未得見,〈知道〉首章:〝子智(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齊論用字與今本不同,「知」皆作「智」、「政」皆作「正」、「能」皆作「耐」、「室」皆作「窒」、「舊」皆作「臼」。
今本表反問的「焉」皆作「安」、讀為「歟」的「與」皆作「耶」、今本的「如」簡本多作「若」、「佞」或作「年」。
這是《論語》傳播很重要的文本對校,研究文本傳播與時代環境的變遷,《論語》版本的演變。
5.孝經
現存600餘枚。
其內容與「孝」的解說和闡釋相關,為漢儒研究「孝」的傳世內容,可與其他出土簡牘和《孝經》互校。
6.禮儀類
有100餘枚是祝禱、祭祀相關的簡文,另有100餘枚記錄行禮儀式的簡文。
與《儀禮》記載十分相似,可供研究漢代實際使用的禮儀與文獻的差異,對漢代禮儀研究十分重要。
二、子
1.政論
50餘枚。
思想近於儒家。
2.六博棋譜
1000餘枚。
可讓現今研究六博對漢人的宇宙觀、遊戲規則等思想文化做更深入的研究。
3.數術類
300餘枚。
60餘枚為五行跟四方聖獸的內容,另有180餘枚是應用《易經》占卜的內容,另有100餘枚是雜占與日書系統有相似性,體系尚待研究。
4.方技類
房中術等養生、醫方約200枚。
可與其他出土的醫療文獻一同研究,有助於了解漢代的醫療體系。
三、集
200餘枚。
分別為〈子虛賦〉10餘枚、暫名為〈葬賦〉20餘枚,詩賦或詩歌尚待清理。
四、其他
1.行政文書
約60枚木牘。
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海昏侯及夫人上書皇帝與皇太后;一是劉賀的議奏或詔書,然保存不佳,需要更多時間辨明。
2.簽牌
約110枚。
記錄各種陪葬品。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