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秦陵出土的兵馬俑,秦代騎兵就是用弓弩作為主要兵器(由於沒有弓出土,所以不知道弓弩比為何,但有騎兵拿弩是肯定的)

二號坑兵器表,弓完全未出土,不曉得是因為材質的關係全都腐朽,還是比例本來就少

undefined                

秦陵一號坑跟二號坑的俑像分布

一號坑

undefined

二號坑

undefined

 

一號坑的圖取自《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1988

二號坑的圖取自《秦俑專題研究》,王學理,1994,此書非常優秀,大部份我都是用這本書的資料,裡面有許多布陣圖跟武器式樣,是研究中國秦代行軍布陣與兵器發展的上選好書                                                                               

由於騎兵主要集中在二號坑,所以我們來看看二號坑的示意圖

undefined

 

雖然車戰不再是決勝唯一的方式,但戰車依然是強大的武器,所以秦軍是弩、步、車、騎四兵皆有

騎兵俑的服裝

undefined

馬上裝備

undefined

秦騎兵是標準的輕騎兵,並且由於處在早期發展階段,馬鞍低無馬具,沒有防止鞍後滑的鞅,這也限制了騎兵的用途

鞍的發展階段

undefined      


作戰的配置

 

六韜‧犬韜

置騎之吏數:五騎一長,四騎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

易戰之法:五騎為列,前後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隊間五十步。

險戰者,前後相去步,左右二步,隊間二十五步。三十騎為一屯,六十騎為輩,縱橫相去百步,用環各復故處。

布置示意圖

undefined

平地騎間間距較疏,險地較密,平地陣型散開,險地陣型密集,根據兵馬俑的排列,一個單位可能是由四騎組成

 

騎兵主要功用在六韜‧騎戰篇中有十勝九敗

敵人始至,行陳未定,前後不屬;陷其前騎,擊其左右,敵人必走;敵人行陳整齊堅固,士卒欲鬥。吾騎翼而勿去,或馳而往,或馳而來,其疾如風,其暴如雷,白晝而昏,數更旌旗,變易衣服,其軍可克;敵人行陳不固,士卒不鬥。薄其前後,獵其左右,翼而擊之,敵人必懼;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翼其兩旁,疾擊其後,薄其壘口,無使得入,敵人必敗;敵人無險阻保固,深入長驅,絕其糧路,敵人必飢;地平而易,四面見敵,車騎陷之,敵人必亂;敵人奔走,士卒散亂,或翼其兩旁,或掩其前後,其將可擒;敵人暮返,其兵甚眾,其行陳必亂。令我騎十而為隊,百而為屯,車五而為聚,十而為群,多設旌旗,雜以強弩;或擊其兩旁,或絕其前後,敵將可虜。

此騎之十勝也。

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陳;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後,此騎之敗地也;追北踰險,長驅不止;敵人伏我兩旁,又絕我後,此騎之圍地也;往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於天井,頓於地穴,此騎之死地也;所從入者隘,所從出者遠。彼弱可以擊我強,彼寡可以擊我眾,此騎之沒地也;大澗深谷,翳薉林木,此騎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後有高山;三軍戰於兩水之間,敵居表裏,此騎之艱地也;敵人絕我糧道,往而無以返,此騎之困地也;汙下沮澤。進退漸洳,此騎之患地也;左有深溝,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進退誘敵,此騎之陷地也。

此九者、騎之死地也。明將之所以遠避、闇將之所以陷敗也。

 

總結就是發揚騎兵機動的優勢,攻擊敵人的弱側,重點就是要敵未備而攻之

如果敵已備則避之

陣紀:為其馳驟便捷,利于邀擊奔趨,而不宜于正守老頓也。


由於秦代騎兵只有自衛的劍,主要的攻擊手段是用弓弩造成混亂,因為沒有馬蹬與馬鞍的限制,不適合做近戰的接觸                                                                           

漢畫像磚中的騎射圖,出自《中國古代兵馬》,王今楝編繪,1984

undefined

undefined

接下來漢代長型武器與馬鞍的發展開始讓騎兵的攻擊有更多樣的選擇

楊家灣漢墓出土大批騎兵俑圖,此陵墓有可能為周亞夫家族墓

undefined

 


馬俑與騎士俑可分離,馬俑有分大小兩種,總數量為580多件立俑有2000多件(士兵俑、披甲士兵俑、樂俑)
對比秦陵兵馬俑步兵俑6000多件、戰車140多輛、騎兵俑116件

可以說漢代騎兵已經是一個獨立的軍種,不再只是其他軍種的附屬軍種
                                                                                
騎士俑圖,俑的手勢為一手握韁繩,一手舉器械的姿勢,器械對比部份立俑下的殘存鐵棍,應為長兵器戟、矛之類,可見此時的騎兵已經開始配備長兵器(以上圖取自〈陝西省咸陽市楊家灣出土大批西漢彩繪陶俑〉)

undefined
西漢騎士復原圖(《中國古代兵馬》)

undefined
                                                                                
這樣的改變,一是因為馬鞍開始增高由低鞍逐漸轉為高鞍;
二是因為戰車的地位越來越低,騎兵漸漸居於核心;
三是鐵兵器的大量使用,
造成以勾、割為主的青銅戈戟退出戰爭兵器的舞台,轉為儀仗兵器,被以刺、劈為主的「卜」字鐵鑄戟、矛取代
也有拿刀配盾的騎兵

undefined

曹操時代,騎兵已經有三線變陣的記載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太宗曰:曹公有戰騎、蹈騎、游騎,今馬軍何等比乎?

靖曰:臣案《新書》云:戰騎居前,蹈騎居中,游騎居後。如此則是各立名號,分類三等爾。大抵騎兵八馬當車徒二十四人;二十四騎當車徒七十二人,此古制也。車徒常教以正,騎隊常教以奇。據曹公前後及中分為三復,不言兩廂,舉一端言也。後人不曉三復之義,則戰騎必前於蹈騎、游騎,如何使用?臣孰用此法:回軍轉陳,則游騎當前,戰騎當後,蹈騎臨變而分,皆曹公之術也。
變陣示意圖 (《秦俑專題研究》)

undefined


襲後則變陣為游騎突出接敵,蹈騎旁分,戰騎由後倒轉向前,騎兵走向就越來越專業化,之後重裝騎兵出場,也就不意外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戰史 秦漢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df95 的頭像
    asdf95

    古來征戰幾人回

    asdf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