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中國馬驢品種志》、〈漢代馬種的引進與改良〉
中國馬種主要分為下列5種(體高為公馬體高)
1.蒙古馬類型
在漢代這是匈奴、烏桓、扶餘等的主要馬種,東北的體型較大,西北的體型較小,體型中等(體高130cm左右),特點是環境適應力佳、挽力中等、奔速尚可                                                                                

 

2.西南馬類型
巴蜀馬,史記所寫的笮馬即是此型,體型小(體高115cm左右),特點是山地行走能力佳、奔速快、但挽力較低                 

3.河曲馬類型
上古中國的主要馬種,漢代多以此型與其他型混血,體型中大(體高140cm左右),特點是挽力強(適合拉戰車、輜重)但奔速低

 

4.哈薩克馬類型
即是西域所產的馬,體型與河曲馬相似,特點是奔速快、挽力中等                                                       

5.西藏馬類型
青藏高原馬種,能耐高原氣侯                                                                               
另有一種並非中國馬種,但漢代常引進

 

阿哈馬類型
有名的大宛馬即是此類,體型大(體高155cm左右),特點是驃悍攻擊性高、易受刺激、奔速快、挽力低                         

另有一些漢代獨有的馬種如:果下馬(三國志‧東夷列傳:樂浪檀弓出其地。其海出班魚皮,土地饒文豹,又出果下馬,漢桓時獻之。)就不一一介紹
 


再來介紹漢代改良馬種
河曲馬雖然適合車戰,但不適合漢與匈奴的奔襲戰,因此改良主要就是讓河曲馬與蒙古馬或哈薩克馬混血,高級戰馬則跟阿哈馬混血,從漢武帝後就屢下令牝馬配種
史記‧平準書: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馬天下亭,亭有畜牸馬,歲課息。
史記‧大宛列傳:宛乃出其善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給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
                                                                                
再配合飲食的改良
史記‧大宛列傳
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 苜蓿極望。
                                                                                
只是東漢一開始就對涼州、西域一帶採消極態度,就算馬種已改良,如果只吃飼料很容易失去戰力
穀氣以故多病物故今茭又盡校■(敦煌漢簡.169)
                                                                                
東漢對涼州一帶的控制力不如西漢,少了天然牧場,自然馬就不如西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秦漢史 農業技術 戰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df95 的頭像
    asdf95

    古來征戰幾人回

    asdf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