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承秦制,採二十等爵制,另有諸侯王爵,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二十等爵制承襲秦的軍功爵制,按功封賞食邑;諸侯王則是封建體制,有封邑屬官
史記‧絳侯世家
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公並非這兩制裡面所包含的制度,公是周代五等爵制,漢代只有商、周後人稱公,繼承周代爵制,漢成帝封商代後人為殷紹嘉侯,周代後人為周承休侯,後改為公,漢平帝改稱宋公(商代後人)與衛公(周代後人),之後西漢只有王莽爵制為公
漢書‧外戚列傳
孝平王皇后,安漢公太傅大司馬莽女也。......尊父安漢公號曰宰衡,位在諸侯王上。
                                                                                
王莽代漢後恢復五等爵制就廢掉諸侯王制
漢書‧王莽傳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百王不易之道也。漢氏諸侯或稱王,至于四夷亦如之,違於古典,繆於一統。其定諸侯王之號皆稱公,及四夷僭號稱王者皆更為侯。
                                                                                
至東漢初期,漢光武帝還是有封公,但沒多久全改稱王,只有留下宋公與衛公
                                                                                
後漢書‧光武帝紀
(建武十五年)封皇子輔為右翊公,英為楚公,陽為東海公,康為濟南公,蒼為東平公,延為淮陽公,荊為山陽公,衡為臨淮公,焉為左翊公,京為琅邪公。癸丑,追謚兄伯升為齊武公,兄仲為魯哀公。
(建武十七年)進右翊公輔為中山王,食常山郡。其餘九國公,皆即舊封進爵為王。
                                                                               
所以當董昭勸進曹操進爵國公,荀彧才會說:「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勳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後漢書‧荀彧傳)
                                                                                
曹操、荀彧、董昭這些人都熟讀經史,不可能不知道國公、九錫代表的意義

 


                                                                                
順帶一提王莽跟曹操兩人對爵制改變的差異
                                                                                
王莽只是改制,曹操的做法則是在改制的基礎創建新的格局。首先王莽揉合了分封制(只有封國)與秦漢食邑制(有戶數)這點為曹操所繼承,但王莽的九錫只是重現古禮,曹操將九錫賦予制禮作樂的意涵,每一項目都有代表的意義
                                                                                
三國志‧武帝紀
又加君九錫,其敬聽朕命。以
君經緯禮律,為民軌儀,使安職業,無或遷志,是用錫君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
君勸分務本,穡人昏作,粟帛滯積,大業惟興,是用錫君袞冕之服,赤舄副焉。
君敦尚謙讓,俾民興行,少長有禮,上下咸和,是用錫君軒縣之樂,六佾之舞。
君翼宣風化,爰發四方,遠人革面,華夏充實,是用錫君朱戶以居。
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難,官才任賢,羣善必舉,是用錫君納陛以登。
君秉國之鈞,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是用錫君虎賁之士三百人。
君糾虔天刑,章厥有罪,犯關干紀,莫不誅殛,是用錫君鈇鉞各一。
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衝四海,是用錫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
玈矢千。
君以溫恭為基,孝友為德,明允篤誠,感于朕思,是用錫君秬鬯一卣,珪瓚副焉。
                                                                                
曹操將爵號、封國、禮樂儀式化三者標準化,將五等爵制重新包裝突破漢代諸侯王爵的限制,曹丕則是將諸侯王制與五等爵制結合,司馬昭將爵號與封國食邑標準化

 

晉書‧地理志
魏文帝黃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之庶子為亭侯,公侯之庶子為亭伯。
晉文帝為晉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萬戶,制度如魏諸王。
其餘縣公邑千八百戶,地方七十五里;大國侯邑千六百戶,地方七十里;
次國侯邑千四百戶,地方六十五里;大國伯邑千二百戶,地方六十里;
次國伯邑千戶,地方五十五里;大國子邑八百戶,地方五十里;
次國子邑六百戶,地方四十五里;男邑四百戶,地方四十里。男邑四百戶地方四十里 
校文:上載侯伯子封地皆有大國次國之分,不應男國無區別。
御覽一九九引魏志咸熙元年晉王奏建五等,男地方三十五里,邑四百戶;
次國男地方二十五里,邑二百戶。則知男國本亦分大次,此志蓋有脫文。

 

曹操並沒有跟王莽一樣廢掉諸侯王爵,相反是把王放在公之上,這已經不是漢代的諸侯王爵制,而是托古改制,用周代的五等爵制取代諸侯王爵制,不然之後曹操就不會進魏公為魏王
曹操時期變成 王→公→侯
曹丕時期變成 王→公→侯→伯
司馬昭則確立 王→公→侯→伯→子→男
爵制變化是一步步成型                                                                                
                                                                                
簡單講王莽的禪讓只是草創期,到曹操、曹丕則已經是禪讓SOP,後代禪讓基本就是SOP照本宣科
                                                                                
參考資料
漢籍電子文獻: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曹操“魏公”之封與漢魏禪代“故事”——兼論漢魏封爵制度之變,楊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法律史
    全站熱搜

    asdf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